深圳有约:2018整一年,我跟着导演做了部电影
行业资讯 2018-12-19 14:36:48
原文标题:2018整一年,我跟着导演做了部电影
原文发布时间:2018-12-18 21:00
原文作者:深圳有约。
如果您喜欢本文,请关注头条号【深圳有约】,阅读更多相关文章。
如果您是本文作者,不希望我们转载此文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作者:刘海奇
最近有一部电影《照相师》,正在全国公映着,写下这篇记录性文字,因为这部整整一年打造的作品和我有关,我全程参与了。(深圳股票开户流程)。
——刘海奇 (《照相师》导演助理、宣发统筹之一)
一、误打误撞踏入电影行业,新鲜而刺激
人生的际遇真的很难预料,你不知道会遇到谁,可能在哪个路口转弯,又将开启一段怎样的旅途,唯一确定的是,我们总该要不忘前程、热泪盈眶的走!
6年前,我曾经为了电影,带着小说剧本独自来到北京,住在阴暗的地下室里。那时候是初生的牛犊,冒冒失失的做了很多可笑的事,比如,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辖属的《中国酒》杂志社赖着不走,去找社科院的教授指点作品,在清华大学亲手递电影剧本给高晓松。以为就能从此平步青云,实现不可估量的抱负。(深圳股票开户流程)。
犹记得2012年冬天,北京的天暗沉灰蒙,那时真正有“雾霾”的说法,鼻炎变本加厉的来犯,不工作的日子躲在地下室里。有一天地下室进来两位非常漂亮年轻的女孩,澡堂是公共的,只有两间,每天很多人排着队刷卡洗澡。漂亮的女孩子穿着睡衣,湿漉漉的头发,沁香的味道,一堆糙汉子直勾勾色眯眯的瞧,也包括我。房东问我:“好看不?“我答:”漂亮极了,这么好看的女孩也住地下室?“房东答:“这些都是来北漂寻找梦想的,刚来没钱,多半是刚出道的演员,嘿,我们这里出了不少名人了,你也好好加油?!卑敫鲈潞?,俩漂亮女孩离开了。
1年后我铩羽而归,从湖北老家来到深圳,北漂变成了深漂。1年前,我在深圳待了四年后又一次折回湖北,后来我遇到了导演——电影《照相师》导演张唯,一位湖南籍的深圳本土导演。往后的2018年,我变成了北深漂,这一年往返北京深圳飞了10多次,住了300多天的酒店。
附一首时隔6年重返北京的诗作:
六月里又与你重逢,仿佛赴一场约定
顾盼曾经脚下的泥土
没有修成来路,亦没有铺成归途
这座城市依然故我
四合院像拥抱,却可望不可及
胡同里直来直去,然抵达不了人心
多少人热泪盈眶的来
就有多少人烟熏火燎的走
选择在你,无问东西
开始如果早一点,好结果就不会晚点
20180606 大可首都机场
那是2017年底,导演的编剧在网上看到我写的《看深圳》系列文章,他找到我,邀请我做他的文字助理,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。后来想到,劳资电影梦想还没死,姑且去试试。
12月的深圳依然没有冬天的样子,导演带着三四位编剧,进行大量的采访工作,采访100多位深圳的、广东的老摄影师,倾听他们的故事。电影《照相师》,通过摄影师的角度,记录一座城市的崛起,记录一个时代的变革,这是个很有创意想法。
2018年1月3日,在深圳剧组筹备的酒店和导演见面,他穿一件黄色外套,里面是红色的背心,他爱穿红色的T恤,后来被大家戏称是“红衣主教”,他是湖南人,湖南人霸道,导演更是霸道,脾气暴躁,性子急,特别的吃软不吃硬。和他相处的头几天,他告诉我,学着做事就好,别怕错,就怕不去做,也别怕被我骂。
二、深圳人说深圳事,17次剧本打磨
电影里有很多发生在深圳的真实事件,比如大逃港、邓小平南巡讲话、南下打工潮、股票抢购潮等,深圳有太多创业的故事,而这些都是导演亲身经历过的,导演早些年来深圳创业,是第一批深圳知名企业家,后因为情怀,转行从事艺术创作,导演常说,拍深圳题材的电影,没有人比我更懂,我是企业家里最会拍电影的,我是拍电影里最懂企业的,这个我是信的。
(拍摄现场,红色背心的人就是导演)
导演找到我,也是因为我了解深圳,而我确实也对深圳充满着特殊的情感。我曾在深圳新闻网、深圳论坛写作,其中一篇《深圳,我要和你谈恋爱》里写到:“如果说爱上一座城,也会是一段滚烫的爱恋,那么,深圳是我的初恋。我就像一个懵懂少年,倾慕着你的青春貌美,迷恋着你的激情澎湃,每一次小心翼翼的靠近你,内心都会泛起波澜,每一次有意无意的打量着你,脑海里总是千思万念。我爱你的每一个角落、每一处肌肤。我惊艳于你的每一段成长改变,每一次精彩呈现。我爱上了你,我要和你谈恋爱。你的从前我来不及参与,你的未来我要陪你?!?/p>
可是人生最无奈的偏偏就是,落花有意却流水无情。在深四年,我做新媒体,做广告,昼伏夜出,闻鸡起舞,用尽力气和勇气把日子熬成鸡汤,苦了累了,就自己盛一碗喝,坚持了四年,扛不住了!为什么???因为这座城市太优秀了,每个人都斗志昂扬,每一个角落都生机勃勃,身处其间,感觉自己得不停的奔跑,奔跑,才能留在原地。这种压迫感到最后变得无以复加。深圳虽好,居之不易呀!
有人星夜赶考,有人辞官归家。有多少人雄赳赳气昂昂的来,就有多少人灰溜溜苦哈哈的走,我是后者。深圳不相信眼泪,要哭回家哭。别了,我离开了深圳,回到湖北老家。当我再一次来到深圳,跟着导演拍深圳的电影时,我觉得一下子满血复活了,深圳的工作环境、人的精神风貌改变了我太多,就像搁浅的鱼重回大海,我感到愉悦,浑身自由自在。我决定把这里作为战场,策马扬鞭,披荆斩棘,不达目的不退缩,我们来时的梦想,不该只是梦一场。
就像电影里的深圳外来者陈文娟和赵卫民,他们把根扎在深圳,用自己的激情和欲望,在深圳这片热土地上长出了梦想的花朵。
来剧组的编剧一波又一波,前前后后有十七位之多,因为短期内写出深圳的四十年,太难了。经历了四个多月的剧本创作,电影在广东省、深圳市和惠州市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终于要开机了。这时的剧本已是第十三稿了,可是导演还提出演员和主创团队参与剧本讨论,而且必须提意见、提建议,又是一个星期的折磨,几个编剧跑了,导演又调来了几个,继续聊,那段时间,一边拍,一边改。我住导演隔壁,每天收工回来,第一件事是叫编剧来开会,有时直接带着编剧去现场聊。有很多时候他是自己手写和一边手舞足蹈的口述,叫我和另外一个助理给他打字。这部电影的开头和里面很多场戏就是这样改写出来的,特别是第十七稿剧本,电影拍完了,初剪版也出来了,导演突然想起了什么,叫一个曾经逃跑了两回、合作过多次的一位编剧来北京,花了两个星期整理出剧本,导演审核改了几遍,马上又发给在美国的翻译,才有了现在院线放映都有英文字幕的版本。后来才知道导演以前的电影都是走国际的。
三、原来一部电影制作,需要这么多流程!
《照相师》拍摄历程可谓艰辛,全程在深圳、惠州取景,每天剧组平均都有两小时在路上奔波。ABC三组同时进行,连夜开工也是常有的事。有时候连续几天大夜到黎明,一部分人的生物钟时差都搞混乱了。拍摄过程中,除了要克服南方夏季暴雨台风的“袭击”,还要尽可能地还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场景,以求真实地记录历史和时代变化。有一场还原改革开放初期、大量工程兵南下深圳特区进行大建设的戏份时,为了逼真体现军人的精气神,经政府协调后,调动了几百名武警战士配合,营造出了气势恢宏的军民齐心搞建设的氛围。
附一首在盐田港拍夜戏的诗:
你是临海的夜,为璀璨
灯火通明,夜以继日
你是盐田的港,为收“货”
出征返航,往来如织
致敬每一个在深夜里因劳作而不睡的人
导演平日里大大咧咧,创作起来特别的心细,凡事精益求精,力争完美。所以现场骂人起来也是特别凶,每个部门的人各司其职,不敢有丝毫怠慢和差错。他不凶的时候会爱心泛滥,他算吃货,在剧组里经常亲自做好吃的给大家。
跟现场的那段经历,也是我第一次知道,剧组的分工原来是如此的精细,导演组、制片组、美术组、化妆组、服装组、道具组、灯光组还有车队等等,以前我做过广告拍摄,简单的项目半天完成,复杂点的两天也能搞定。而《照相师》剧组前后拍摄将近70天,剧组就有近300人,还用了群众演员1万人次。
有一次,导演心情好跟我讲了一些行内的话,一部电影是要靠很多团队协作来完成的,有人洒狗血,就有人打鸡血。导演就是一个炸油机,先炸编剧,再炸主创、演员,把别人都炸一遍了,自己也抽干了。。
2018年8月3日电影杀青了,但搬上荧屏与观众见面还有很多路要走。一部高质量的电影,制作流程真的异常繁琐,异常艰难,而要在一年时间内去完成,更是难上加难。导演在北京首映式和深圳首映式里多次讲到,一年时间做一部院线电影,而且跨度四十年,很多人不相信,但我们就是完成了,因为我是深圳人,这就是深圳人的精神,深圳速度。争分夺秒,与时俱进。深圳能四十年平地起高楼,风云巨变,靠的是“三天一层楼”的速度,靠的是“敢为人先”的魄力。
在深圳和北京的多家后期协作公司,剪辑、脸部特效、场景特效、调色、音效、音乐制作、字幕等一套工序紧锣密鼓的同步进行,中间有各种小插曲,因为工序多,而且是同步进行,比如一段视频里脸部特效做完了给到特效做场景,场景做完了再给到音效,最后再合在一起给到调色。其间遇到过各种文件命名上的错误,上传速度太慢,快递又担心损坏素材,这两个月导演和其它工作人员往返北京、深圳数十次,一路坎坷,每天都像打仗一样,有时几天只睡十几个小时,比拍摄的时候还要紧张,因为最终要赶在12月上映。
四、一部电影,致敬每一个认真生活的深圳人
1979年的春天,有一位老人,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。1982年的夏天,两万基建工程兵南下深圳,在圈起来的这片土地上挖地筑楼。
我在《深圳,我要和你谈恋爱》一文里曾写道:“那时候的你还是个扎着马尾辫、满脸泥污的小姑娘吧,就像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你光着脚丫子漫步在海边的沙滩上,你的笑声如天籁,你的活泼似海鸥,你的可爱像极了初升的红太阳。你的一切吸引着围观的人群,人群中走出一位慈祥的老爷爷,他看到了你,他指着你说,‘哇,看,列个女娃娃,苗子好,阔以的很!将来肯定是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?!谑?,无数的人朝你飞奔而来,为你添置美丽的新衣服,为你洗净脸上的泥污,为你修剪指甲,为你盘起头发,为你画眉,为你点唇,为你乐此不疲的精心打扮?!?/p>
深圳的发展得益于全国各地涌进深圳的热血弄潮儿,他们和电影里的湖南妹子陈文娟一样,和敢闯敢拼的赵卫民一样,他们是深圳精神的代表。
其实,还有一群人,他们用相机记录着你,从一片荒芜到高楼林立,从破落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,他们是照相师,用真情记录着这个时代的变革。他们又谦虚的说,自己只是一个照相师,因为深圳的发展与成就,归功于千千万万个的深圳人,他们把青春和热血留在了这里,融进了这座城市的骨血里。正如电影里蔡老爷子说:“是你们记录了这座城市,我只是一个照相师?!?/p>
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能迅速大发展是因为政策扶持,就像现在“互联网+”热潮涌来时,猪都在天上飞一样。如今大潮退去,该飞的继续飞,不该飞的早掉了下来,谁在裸泳也一目了然。
电影里喊出“我们再出发“的口号,也是深圳口号,它是一种魄力,不亚于当年”敢为人先“的架势。深圳能继续保持着蓬勃生机,因为有更多的年轻创业者,如电影里蔡家第三代人一样,他们是创客,突破常规,打破壁垒,坚守创新精神,担负起深圳实现“制造”到“创造”到使命,值得敬佩。
五、好作品不该被埋没,每个深圳人都应该看一看
这部影片带着最真挚诚心的奉献,虽然没有大卡明星,却有业内最专业的创作团队。
电影里没有过分的歌颂,没有一味的表扬,真真实实的反应普通人民的生活,从小人物着手,折射大时代的变革,深情委婉,可歌可泣,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。
作为一个在深圳五年的人,来了又去,去了又来,如今而立之年,依然漂泊,居无定所。和我的很多朋友一样,我们对深圳又爱又恨。这座城市有无与伦比的魅力,也有年轻人无法抗住的压力。也许你来过深圳,也许你没有。也许你留在了深圳,也许你已经离开。但都没有关系,每个和深圳有过交集的人,都将永远留下这座城市的印记,因为这座城市给予我们的一切,无比珍贵。关于梦想、创新和拼搏。
深圳作为国际化大城市,有人说深圳是地狱,因为高昂的房价,因为快节奏的高压生活;也有人说深圳是天堂,这里是一座充满激情和欲望的城市。但无论是什么,只有来真真切切的走一遭才知道,或许两者都不是,深圳只是人间,每个人都活在当下,每个人都走在路上?;蛐?,电影《照相师》会告诉你深圳到底是什么!
《照相师》上映了,叫好不叫座,写下这些文字,算是记录我的2018年,作为回忆,亦是展望。
昭通股票开户 迪庆股票开户 江门股票开户
10708资讯网
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